left
陰囊腫塊,睪丸癌?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
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系講師 李祥生

一個很悲慘的經驗:

提到睪丸癌,本人有一個慘痛的經驗,大約在我住院醫師第三年也就是剛好選了次專科泌尿科第一年時,有位小我兩屆的學弟找我檢查他的睪丸,因為他懷疑得了疝氣,左側陰囊腫塊已有半年以上,經過物理檢查後,發現腫塊和睪丸無法分辨開來,已然不是疝氣,經過超音波診斷,非常肯定是睪丸惡性的病變,經睪丸切除後確定是睪丸胚胎細胞癌,雖然睪丸已切除,但為時已晚,後腹腔的淋巴節已經擴散,本科主任接著替他實施後腹腔淋巴摘除術,之後也接受了化學治療,但很不幸沒過多久就去世了。這次給我一個很深刻的教訓,如果學弟能在第一時間(半年前)就看泌尿科,或許後腹腔淋巴尚未轉移,生命還可以挽救,但是誰耽誤了呢?一位醫師尚且對睪丸癌都有可能誤診,一般無醫學經驗的患者或許因為無疼痛而更可能延遲就醫,在教科書中也提到就發現睪丸腫塊到得到真正對症治療平均要延遲六個月,這六個月可能是黃金時期,但很不幸的,患者早期常常忽略了,就像我的學弟一直認為疝氣,等到治療時以為時已晚。在此特別簡述睪丸癌,就是希望一旦有同樣的患者,不會再有延遲耽誤治療的時機。

簡述睪丸癌:

睪丸癌的發生率在白人較高,其致病原因和其他癌症一樣並無明確的原因,但隱睪症確實有較高的致癌機率,睪丸癌中7-10%為隱睪,就算是將睪丸拉到陰囊做固定手術,也不改變其得癌的機率。故隱睪症的患者,除非五歲以前就做了固定術,在年齡稍大患者,還是建議將睪丸摘除。睪丸癌的細胞形態有許多種,每種均為惡性,且都容易淋巴轉移。

睪丸的症狀在早期只是睪丸摸到腫塊,由小慢慢變大,且大多數無痛,就因為無痛性,延遲診斷治療的因素就在此,因此只要發現睪丸有『無痛性腫塊』,就應及早就醫。當然少數睪丸癌也會疼痛,但都是因為太大,造成內部出血或壞死引起的疼痛。如果睪丸癌晚期有了轉移,常會在巨大後腹腔淋巴轉移而在肚子上摸到腹部的腫塊,巨大腫塊壓到神經也會引起背疼痛。陰囊內摸到腫塊不一定是睪丸癌,有可能是副睪囊腫、副睪丸炎、陰囊水腫、疝氣或精索靜脈曲張,這些疾病和睪丸癌是需要做區分的,最好是由專科泌尿科醫師做理學檢查,並加上陰囊超音波檢查就可以區分上述疾病。一般來說由睪丸長出的腫塊大都是惡性的,由副睪長出的腫塊則是良性居多。當然這要由專業來做檢查診斷,每位男性在每天洗澡時,最好能自我觸摸睪丸檢查一下,遇有問題盡早就醫。

大部分睪丸癌除了理學檢查顯示睪丸腫塊外,還可經由抽血偵測腫瘤標記,在血清中顯示的睪丸腫瘤標記有α-胎兒球蛋白、β-HCG及LDH,這些腫瘤標記在治療及追蹤上佔有很重要的角色,譬如睪丸癌經由治療成功的話,其腫瘤標記會下降到正常值,在追蹤時如果腫瘤標記有上升的話,表示腫瘤的復發,要開始下一步的治療,故治療前後的睪丸腫瘤標記在臨床上有很重要的意義。

提到治療睪丸癌,最大的原則仍是早期治療,其預後才能令人滿意,注意早期治療,千萬不要因為無痛性而忽略了。治療常將睪丸癌分為精原細胞癌或非精原細胞的睪丸癌。不論如何分法,第一步一定是將罹病側睪丸根除性切除,由病理上區分為上述二大類,再依是否有後腹腔淋巴轉移或其他器官轉移來分期,一般精原細胞癌對放射性治療效果最好,如果淋巴轉移不是太多或太大,首先考慮放射性治療,否則考慮化學治療,對於非精原細胞的睪丸腫瘤,有人建議後腹腔淋巴摘除術或先化學治療,但淋巴節摘除術會將交感神經節破壞引起射精方面障礙及不孕症,鑑於此,有人比較偏向化學治療或採用改良式的後腹腔淋巴摘除術。目前治療上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化學治療對睪丸癌的效果最好,對此疾病已有治療的希望。

客觀的說睪丸癌在癌症病人中,治療預後堪稱相當不錯,但治療的方式中不論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均有其併發症,尤其對年輕男性因治療被剝奪性功能及生育能力仍是重大的併發症,目前對治療及生活品質均需兼顧之下,醫學上還要更努力。當然還是一句老話:『早期治療,預後最好,併發症最小。』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