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勃起功能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是中高齡男性常見的泌尿問題,不只影響性生活,也常牽連到自信、情緒和伴侶關係,是我們泌尿科門診裡經常遇到、卻又不容易處理得讓病人滿意的議題。根據現行治療指引和臨床經驗,除了基本的生活型態調整和心理支持,其他像PDE5抑制劑的藥物、真空助勃器、低能量體外震波等,都是我們熟悉的一線治療方式。不過,越來越多病人也在問,有沒有更新、效果快、使用方便、或副作用更少的治療?
這次雜誌專題聚焦在「最新潛在性勃起功能障礙治療藥物及儀器的進展與創新」,我們特別邀請三位關注男性學領域的醫師,分享他們在目前新興勃起治療中看到的趨勢與最新研究進展。
首先是亞大邱鴻傑主任的分享,介紹一種利用射頻(radiofrequency)熱能改善陰莖血流與白膜結構的新型儀器。治療方式非侵入、操作簡單,甚至有朝一日可能走向居家自我治療,是相當具潛力的新工具,當然其背後實驗效力或許需再加強。
接著,義大黃維倫醫師帶來一篇關於「局部外用藥物」的整理,從Alprostadil乳膏到近年討論度很高的MED3000,這些外用藥劑在實用性和創新性上都有不少突破,對於無法服藥或偏好局部療法的患者提供另一種選擇。
最後,來自國泰醫院唐靖醫師的文章,則聚焦在目前非常熱門的「外泌體」治療。他從幹細胞外泌體的研究出發,帶我們看看動物實驗中的初步成果,對於再生醫學在ED治療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綜觀這三篇文章分別從物理治療、藥物劑型與細胞傳訊技術切入,看似不同領域,卻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讓ED的治療更有彈性、更符合病人的需求,也更貼近未來的個人化醫療趨勢。希望透過這次的專題整理,能讓大家掌握目前正在發展的方向,也歡迎更多同道一起投入這個充滿潛力的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