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性射精是指射精時精液無法往前經由尿道排除,反而向後逆流進入膀胱,導致射精失敗或射精量顯著減少,可能讓患者的性滿意度下降,在生育年齡的男性則可能造成男性不孕症。
原因探討與分析
逆行性射精的成因主要是神經和肌肉控制的異常,使得射精時膀胱頸無法正常關閉,從而導致精液逆流至膀胱。造成逆行性射精的原因很多,例如周邊神經病變、接受過泌尿生殖系統手術、骨盆腔手術、脊隨損傷或糖尿病等,也可能與自主神經系統失調、內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或某些藥物副作用有關。
在手術方面,例如經尿道前列腺刮除手術(TURP),患者術後可能膀胱頸在射精時可能無法正常關閉,某些膀胱頸部的手術也可能破壞膀胱頸部的肌肉結構或神經支配,進而引發逆行性射精;其他手術例如骨盆腔手術、脊椎或直腸手術也可能傷及自主神經系統,導致逆行性射精。
神經性因素中,糖尿病會引起周邊神經病變,進一步影響膀胱頸括約肌的控制。而脊髓損傷則可能中斷與射精相關的神經傳導,導致膀胱頸閉鎖不全。此外,巴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也會干擾射精過程中的神經調控。
某些藥物如抗抑鬱藥(SSRIs)、抗高血壓藥、或攝護腺肥大藥物(如α-受體抑制劑),可能影響尿道內括約肌的閉鎖,導致逆行性射精。而先天性異常的情況雖然罕見,但某些患者可能因膀胱頸部發育異常而引起括約肌功能不全。
症狀及併發症
逆行性射精的主要症狀是射精量減少或完全無精液排出,某些患者會伴隨不適感或性滿足感降低。射精後因精液於膀胱內導致尿液呈現混濁乳白色。此外,逆行性射精可能導致精液量減少或甚至無法射精,造成不孕症。長期未解決的射精障礙可能進一步導致心理上的焦慮、自尊心下降,甚至影響伴侶關係。
治療
逆行性射精的治療目標在於改善射精功能、恢復生育能力及緩解相關症狀。藥物治療是一種常見的方式,通常用於治療膀胱頸未手術的病人,主要是增加交感神經促進膀胱頸括約肌的收縮,避免精液逆流。目前常用的藥物包含甲型交感神經促進劑 (如Pseudoephedrine、Pseudoephedrine、Ephedrine、Phenylpropanolamine),治療成功率最高可達約60%。另外抗組織胺(如Brompheniramine)、抗膽鹼劑(Imipramine)等,也可以治療逆行性射精。針對不孕症患者,也可以採用取精搭配人工生殖等方式。取精的方式可以使用 (1) 將射精後尿液進行再懸浮或離心 (2) 患者行房前先排空膀胱,射精後使用導尿管將精液沖洗出來。如果逆行性射精是由藥物引起的,則可考慮與醫師討論是否更換藥物。
結論
逆行性射精成因包括慢性病、神經損傷、神經病變、手術後遺症及藥物等,雖然對生命沒有直接的威脅,但可能影響生育能力、性滿意度、心理健康及伴侶關係,因此仍然是不容忽視的疾病。超過六成患者可以在藥物治療後順利射精,即便藥物治療失敗,患者仍然可以透過人工生殖等方式解決生育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