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簡稱BPH(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受到攝護腺肥大的困擾。由臨床上的經驗,隨著年紀愈大,症狀就更明顯,50歲以上的男性慢慢地會有這方面的問題。藥物治療為第一線治療方法,也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有不必動刀、無麻醉風險的優點,而且當症狀控制良好,且能排除攝護腺癌之可能性的話,通常能長期服用,但需定期追蹤檢查。當病情加重,病人無法忍受或有下列情況時(血尿、尿路發炎、膀胱結石、急性尿阻塞,或腎功能受到影響)可考慮手術治療。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式,利用電刀經由尿道將攝護腺組織一片片刮除。對於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病患,因能立即解除症狀,故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最新的治療方法有各種雷射汽化手術,乃是透過奈米高能雷射治療,將多餘的攝護腺組織瞬間汽化,以達到治癒效果。手術後的副作用包括:術後出血、感染,少數病人會有術後陽萎或尿失禁的困擾。
經尿道攝護腺刮除術後,原來的攝護腺尿道已被挖出一個大洞直通膀胱,百分之九十的病人尿流速會明顯改善增加,但門戶洞開的膀胱頸 在射精時因為來不及關閉,精液會先流入膀胱,(這就是所謂的逆行性射精),病人感覺像是打空包彈一樣。除了影響生育之外,逆射在膀胱的精液會隨著小便排出,對健康並無妨害。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病人因為排尿功能改善讓勃起功能也獲得明顯的進步,但百分之三到五的病人卻在術後發生勃起功能障礙,報告的比率由4%到40%不等, 一般原因可能是術中為了止血在攝護腺的底部側面而使用過多電燒,傷害到勃起的神經所導致。
此外,攝護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和致病率近年內也逐漸在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攝護腺癌在2017年統計已經擠進我國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六位和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五位。事實上,攝護腺癌本身並不會直接影響到性功能,但是當攝護腺腫瘤長大到造成下泌尿道症狀時就會降低性功能。另一方面,患者會因為得知自己罹患癌症而有不穩定的憂鬱心情,就會影響到性功能。不僅患者本身,同時也會影響到伴侶的情緒,這都是來自於雙方對發現疾病產生的恐懼與焦慮,進而影響性生活。攝護腺癌的治療包括手術、荷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臨床上是根據腫瘤的期數來決定治療方式。攝護腺全切除手術造成的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率約為二成至九成,嚴重性與恢復時間都比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來的厲害許多。主要原因是來自於手術過程中對神經和血管的傷害所導致的併發症,而其恢復的時間通常都很長,甚至需要幾年的時間。由於在手術中,會傷害到海綿體神經、副陰動脈及手術時電燒、熱能對鄰近組織的影響,再精密的手術技巧,還是會有一定比率的病 人會有術後性功能障礙。過去的研究證實,在術後 2 個月時可發現海綿體平滑肌細胞及彈力纖維明顯減少,而膠原纖維明顯增加,這些現象都會影響勃起功能,甚至到 12 個月卻還沒有修復完成。恢復的狀況和許多因素有關,包括術前原有的勃起功能、年紀、術中對神經血管束的傷害等。須注意這數據大多是指早期的攝護腺癌術後的資料,實際上是否可以成功保留性功能需視個案腫瘤侵犯的情形有所不同。
以下三點為影響術後性功能的主要原因:
(一)靜脈因素:
勃起不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由於缺氧引起的纖維化和隨後的靜脈滲漏。Mulhall等人評估了接受神經保留攝護腺全切除手術後的患者,對於沒有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使用雙側都普勒超音波或動態灌注海綿體測量和海綿體造影術來評估其陰莖血管變化。他們發現75%的患者有血管改變,其中26%有靜脈滲漏。此外,出現靜脈滲漏時勃起功能恢復的預後最差而潛在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清楚。目前認為纖維化會降低神經活性,改變平滑肌的拉伸能力及體內靜脈閉塞機制,如同於攝護腺切除手術後造成的損傷。為此,我們可以假設纖維組織會損害海綿體彈性,並引起異常靜脈引流。
(二)動脈因素:
ED會由於附屬陰部動脈或常陰部動脈的切除而造成,這些動脈可能源於髂外、下腹或閉孔動脈,其存在從4%到75%不等,可由單側或雙側地灌注海綿體。在某些患者中,這些動脈是負責海綿體血液供應的唯一血管。隨著因這些異常血管引起的術後勃起障礙證據越來越多,外科醫生必須小心地保留附屬和異常的陰部動脈。
(三)神經因素:
勃起功能障礙可由於海綿狀神經受到拉扯、分離、或橫斷而造成,即使輕微的神經損傷亦有可使患者受影響。目前術中保留攝護腺的神經分支們與nitrinergic neurons的再生,potency的回復相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