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照研究 2010年,以國學者Vardi Y等以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20名勃起功能障礙的病人。結果發現:1個月後,所有的病人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顯著提高了7.4分 (p < 0.001)。此外,勃起的時間、硬度、以及陰莖的血管內皮功能,也都顯著改善。6個月後,有10名病患不再需要磷酸酯化酶抑制劑的治療。
2012年,以國學者Gruenwald I等以強度0.09 mJ/mm2,每次300下,每週2次,為期3週的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29名勃起硬度評分 < 2的勃起功能障礙病人。結果發現:1與6個月後,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分別顯著提高了3.5分 (p < 0.001) 與10.0分 (p < 0.0001)。6個月後,有72.4% 的病人勃起硬度評分 > 3,足以完成性交。陰莖血流動力也有顯著進步 (p = 0.0001),並與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的進步相關聯 (p < 0.05)。
2015年,阿根廷學者Bechara A等以4次強度0.09 mJ/mm2,每次5000下的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對磷酸脂化酶抑制劑無反應的勃起功能障礙病人。結果發現:80% 的病人完成研究,其中60% 的病人有正面的療效。12個月後,在治療有效的病人當中,有91.7% 的病人效果仍舊維持。
同年,澳洲學者Chung E等以每次3000下,每週2次,為期6週的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對磷酸脂化酶抑制劑無反應的勃起功能障礙病人。結果發現:60% 的病人國際勃起功能指數進步5分以上,70% 的病人勃起功能障礙治療滿意報表評分 > 50%。沒有發現副作用,67% 的病人滿意治療,80% 的病人會介紹給友人。
同年,義國學者Ruffo A等以強度0.09 mJ/mm2,每次3600下,為期4週的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31名對磷酸脂化酶抑制劑無反應的勃起功能障礙病人。結果發現:3個月後,國際勃起功能指數評分,由16.54提高至21.03。成功陰道插入的比率由61% 提高至89%,勃起直至射精的比率亦由32% 提高至62%。
2016年,丹麥學者Frey A等以6週內6次的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16名攝護腺切除後勃起功能障礙的病人。結果發現:1個月與1年後,國際勃起功能指數評分的中位數,分別增加了3.5分 (p = 0.0049) 與1分 (p = 0.046)。沒有發現嚴重的副作用。
分派性研究 2012年,以國學者Vardi Y在磷酸脂化酶抑制劑停用1個月之後,將67名勃起功能障礙的病人,以2:1之比例,隨機分派至接受12次的低強度體外震波或虛偽治療。結果發現:1個月後,震波組的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比起對照組顯著高出3.7分 (p = 0.0322)。震波組有19名病患勃起硬度原本不足以插入,治療後則可以。對照組則沒有如此進步的病患。震波組的陰莖血流在治療後顯著改善,增加了8.2 ml/min (p < 0.0001),對照組則沒有改進。
2014年,中國學者Yee CH等將勃起功能障礙的病人,隨機分派至接受12次低強度體外震波(30人)或虛偽治療(28人)。結果發現:13個月後,震波組的平均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比對照組顯著高出2.0分 (p = 0.156)。震波組的平均勃起硬度評分,比對照組顯著高出0.3分 (p = 0.163)。但嚴重勃起功能障礙的病人,震波組的平均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比對照組顯著高出6.0分 (p = 0.003)。
2015年,美國學者Srini VS等將勃起功能障礙的印地安病人,在停用磷酸脂化酶抑制劑1個月之後,隨機分派至接受12次低強度體外震波(95人)或虛偽治療(40人)。結果發現:治療後1 ~ 12個月,震波組的勃起硬度評分與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都顯著高於對照組。在60名完成研究的震波組病人當中,1個月時有47 (78%),12個月時有43 (71%) 名病人,勃起硬度原本不足以插入,治療後則可以。對照組則沒有如此進步的病患。
整合性研究 2013年,以國學者Gruenwald I等進行整合性研究。結果發現:對於磷酸酯化酶抑制劑有反應的病人,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可以讓60 ~ 75% 的病人,不再需要依靠磷酸酯化酶抑制劑,就可以成功勃起,達成陰道插入。對於磷酸酯化酶抑制劑無反應的病人,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可以讓72% 的病人變成對藥物有反應,達成陰道插入。
2016年,西班牙學者Angulo JC等進行整合性研究,納入636名勃起功能障礙的病患。結果發現:病患在接受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後的1個月,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顯著增加 (p = 0.000),3 ~ 6個月亦然 (p = 0.000)。低強度體外震波的療效顯著優於安慰劑 (p = 0.000)。
2017年有好幾篇整合性研究的論文問世。首先,丹麥學者Fojecki GL等對4個隨機分派試驗,進行整合性研究,納入337名勃起功能障礙的病患。結果發現:對於磷酸酯化酶抑制劑有效果的病人,體外震波治療對於國際勃起功能指數與勃起硬度評分,都有顯著的正面效果。
其次,美國學者Clavijo RI等對7個隨機分派試驗,進行整合性研究,納入602名勃起功能障礙的病患。平均年齡是60歲,追蹤20週。結果發現:不論接受低強度體外震波,或是虛偽治療的病患,其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評分,治療後比起治療前都顯著提高 (p < 0.0001),兩者差異分別為6.40與1.65分。而比較兩者的進步程度,也有顯著差異 (p = 0.047)。
接著,中國學者Lu Z等的整合性研究,除了7個隨機分派試驗之外,也納入7個其他性質的研究,納入833名勃起功能障礙的病患。結果發現: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不但可以顯著改善國際勃起功能指數 (p < 0.0001),平均差異2.00;也可以顯著改善勃起硬度評分 (p = 0.01),風險差異0.16。治療效果可以維持至少3個月。輕微至中度勃起功能障礙的病人,治療效果優於嚴重或帶有合併症的病人。
最近,中國學者Zou ZJ等對低強度體外震波治療的短期效果,進行整合性研究。除了4個隨機分派試驗之外,也納入11個其他性質的研究,結果發現:在治療後1個月,若以勃起硬度評分為準,震波組與對照組分別納入176與101名病患,前者療效是後者的8.31倍。若以國際勃起功能指數之勃起功能區塊為準,震波組與對照組分別納入121與89名病患,前者療效是後者的2.50倍。沒有發現顯著的副作用。9週的療程、0.09 mJ/mm2的強度、與1500下的擊發數,可能比起5週的療程,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