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克林菲特氏症(Klinefelter's syndrome)

行政院衛生署臺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林佩瑜

  克林菲特氏症指的是男性染色體為47, XXY,是男嬰最常見的性染色體異常,發生率約五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而在不孕症男性的患者的發生率為3%。常見的臨床三大表徵為睪丸較小,男性女乳症,及精液中無精蟲。

  克林菲特氏患者可能因不孕症求診時才被診斷出罹病。不孕症門診系列檢查中,患者常表現出無精(Azoospermia)或嚴重寡精蟲(Severe oligozoospermia)症;體內荷爾蒙異常包括睪固酮(Testosterone)低下,合併濾泡促進激素(FSH),泌乳激素(LH),及雌二醇(E2)濃度升高。荷爾蒙異常讓患者第二性徵成熟較遲緩,且男性荷爾蒙低下通常帶來性功能障礙與性慾低下的症狀。

  克林菲特氏症的患者中,常見的基因型為47, XXY(non-mosaic),染色體異常的原因可能源自於親代性染色體行減數產生卵子或精子時,配對染色體X未分離所致。少數3~10%的患者是帶有混合型的染色體(mosaic)如46, XY/47, XXY,可能源於受精後胚胎細胞行分裂時,配對染色體未分離所致。多出來的X染色體可能來自於父親或母親,機率各一半。有些報告顯示親代的年齡較長,X染色體不分離的發生機率可能較高,但在很多案例中,親代的年齡並不大。在混合型染(mosaic)色體的患者中,約一半的患者雖然造精功能較一般人低下,但有機會正常的生育。而在非混合型(non-mosaic)的患者中,其睪丸取精成功率約為21~69%。

  臨床上,在年輕的克林菲特氏症患者精液中,是可以發現精蟲的。此時建議將精液中的精蟲冷凍保存,可避免將來為了生育問題需要接受睪丸取精手術(TESE)。而如果精液中已經沒有精蟲,且患者體內濾泡促進激素不斷上升,在使用睪固酮替代療法之前,應先進行顯微睪丸取精手術(Micro-TESE)預做精蟲的保留。在睪丸取精手術後,因為取精時對細精管廣泛性破壞,無法避免傷害產生睪固酮的萊氏細胞(Leydig cell),所以取精後需適患者情況給予睪固酮的替代療法。

  即便最保守的估計,接受睪丸取精成功的克林菲特氏症患者,其中也會有50%存活的精子可供人工生殖技術使用,採取單一精子卵質內顯微注射人工生殖技術(ICSI),懷孕率可達58~85%。小於35歲的患者會有較高的取精成功率。有文獻指出,使用人類絨毛膜促性線激素(Hcg)可以促進睪丸內睪固酮濃度,恢復睪丸造精功能,在睪丸取精前使用三至六個月可增高取精成功率。也可以選擇芬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 Arimidex ®)合併使用。

  克林菲特氏症患者的精子其患有染色體異常的機會相較於一般人是較高的。如以配子作為統計,控制組的精子,其性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約0.4%;而在混合型(mosaic)的克林菲特氏症患者的精子中,性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約0.9%~7.5%;在非混合型(non-mosaic)的克林菲特氏症患者的精子中,性染色體異常的發生率則約為7%。若以胚胎的染色體做比較,與控制組的的3.1%相比,克林菲特氏症患者子代性染色體異常機率有13.2%;而在體染色體異常的比率,控制組為5.2%,克林菲特氏症患者子代則為15.6% 。以文獻回顧來佐證,Denschlag 於2004年在Fertility Sterility雜誌中所發表的文章,分析39個由非混合型(non-mosaic)克林菲特氏症患者使用人工生殖技術所產下的子代之染色體,其中包含有9個單胞胎,9對雙胞胎,及一組三胞胎;結果只有三胞胎的其中一個新生兒染色體為47,XXY。大部分的胎兒染色體都是正常的。

  所有無精蟲症或嚴重寡精蟲症的患者合併有體內濾泡促進激素及泌乳激素升高,都應合理的懷疑為克林菲特氏症患者並做染色體檢查。早期的診斷克林菲特氏症並且早期做精蟲的冷凍保存作為往後人工生殖技術使用,可以為患者保有生育力。不管是混合型或非混合型的克林菲特氏症患者,睪丸取精中都有機會發現正常的精蟲,而子代的染色體也大部分都是正常的。正確的診斷與人工生殖技術提供了克林菲特氏症患者生育的一個機會,但別忘了在每次人工生殖技術執行前,仍應充分告知患者夫妻雙方其基因異常的機率和可能性。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