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ft
我的小弟會流鼻涕--談淋病性尿道炎

署立迴龍醫院 顏大為

  在台灣,尿道炎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泌尿道感染,主要可分為淋病性尿道炎(Gonorrhea urethritis)和非淋病性尿道炎(Non-Gonorrhea urethritis)兩種。淋病性尿道炎主要是由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e)的感染造成,為大家所熟悉的一種性病;非淋病性尿道炎則主要是由披衣菌(Chlamidia))感染所造成,慢慢的己逐漸取代淋病而成為最常見的尿道炎。

話說小王(化名)因為業務需要,常常必須交際應酬,前天下班後與客戶到餐廳用餐,用完餐後再到酒店續攤,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小王剛入社會,竟糊里糊塗與某位美妹公主到賓館開起房間,共赴一夜春宵。過了幾天,小王解尿時開始有一點不舒服的感覺,尿道好像有什麼東西堵住,發覺尿道開口有黃白膿狀分泌物且尿道紅腫,小便通過尿道時有灼熱感,尿道內有不同程度刺痛,連小便的次數也增多,心裡很著急也很害怕,心想這下可能中標了,自己是否染上了難以啟齒之症。

上述小王染上的即是典型的淋病性尿道炎。淋病性尿道炎的潛伏期大約是數天到10天,有些人潛伏期可能較短不到一天,而有些人卻可長達2-3個月。而絕大部份的淋病性尿道炎是因為性行為接觸才受到感染的, 男性約有20%,反之女性約有80%會受到感染。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淋病性或非淋病性的尿道炎,有一部分的病患 受感染後,本身並沒有任何症狀,更容易使患者錯失治療時機並傳染他人。

淋病性尿道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侵犯患者的泌尿道系統,致病體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eae)。奈瑟氏淋病雙球菌,是德國醫師亞伯.奈瑟氏(Albert Neisser)於1879年所發現之病原微生物。5年後波姆氏(Bumm)成功培養分離,確認為淋病之致病原。自從1977年抗青黴素淋菌(Penicillinase-Producing Neisseria Gonorrhoeae,簡稱PPNG)首次出現於東南亞國家,即迅速蔓延全球,其出現之機率,有極大之地區性差異。臺灣之PPNG達33%以上。此外抗四環黴素、抗Cefoxitin及抗Spectinomycin淋菌相繼出現,且有增加之趨勢。雖然說性行為是淋病的主要傳染方式,當然亦有因不小心使用患者的內衣褲而傳染,而新生兒經由產道時,亦可被傳染。一般而言,淋病雙球菌離開身體後可用高溫、乾燥或消毒殺死。

淋病性尿道炎有時會併發急性前列腺炎、精囊炎、副睪丸炎、膀胱炎,而造成發燒、頻尿、血尿等下泌尿道症狀。有些慢性前列腺炎,通常沒有症狀,但有時造成會陰疼痛,陰莖不舒服,經肛診檢查,可見前列腺壓痛(tenderness),前列腺液做顯微鏡檢查,可見發炎細胞。淋菌性副睪炎多常會導致生殖力受損。膀胱被侵犯時,則會頻尿,血尿,尿液混濁,排尿疼痛..等等。在性行為時,若行口交則可能會造成淋病性咽炎,若行肛交則可能造成直腸炎。受感染的婦女生出來的小孩可能會有淋菌性結膜炎。感染嚴重時,細菌侵犯到膝關節內會造成淋菌性關節炎。

近來由於性觀念改變,感染淋病的年紀,已經不再侷限於20-50歲族群,最近越來越常發現年輕的染病個案。2004∼2006年確定病例之流行病學分布如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

1、性別:男性為多。
2、年齡:集中於20至39歲。
3、月份:無明顯集中月份。
4、地區:以臺北縣市為多。

臨床上,由醫師臨床診斷感染淋病,或由染色鏡檢或培養分離出淋菌雙球菌,或使用PCR或其他檢驗方式偵測出淋菌抗原或基因並給予適當治療且需於1週內通報。

參考資料: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
回上頁